《大道至简》3.2 个人品德

《大道至简》3.2 个人品德

上一章是我最初为广播短讲撰写的底稿。

如果你只能讲十分钟,因时间关系你就必须删繁就简。 我之前以远洋舰队为例将道德分成三个层面,主要就是因为那似乎是一种最快捷的应对之策。现在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古人对道德进行解构的另一种方式,这用在我上一期的广播短讲中有点太长,但它很有道理。

根据这个较长的解构方式,道德涉及七种“美德”;其中四种被称为 “基要” 的个人品德,其余三种被称为“神学”美德。 “基要”品德受到文明人士的公认,“神学” 美德则通常只有基督徒才知道。 我会在后文中谈到“神学” 美德,本章我只谈论四种基要品德。 (“基要”是个多义词,也指罗马教会中的“红衣主教”。它源自拉丁语,意思是“门的铰链”。这些个人品德之所以“基要”,应该是指它们很“关键”。)这四种“基要”品德分别是审慎,节制,正义和坚韧。

审慎意味着行事合乎常理:对你正在做的事及其后果要深思熟虑。 如今,大多数人几乎都不认为审慎是一种“美德”。基督说过,我们只有“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才能进入他的国;因着这句话,许多基督徒就认为,只要你“心底善良”,做个傻瓜也没关系。 但这是一种误解。 首先,多数孩子在做真正令他们感兴趣的事情时会表现出足够的“审慎”,并且会非常机智地对那些事情反复琢磨。 其次,正如保罗所指出的,基督从来没有说我们要把心智保持在小孩子那样的水平。恰恰相反,他告诉我们不仅要“驯良像鸽子”,而且要“灵巧像蛇”。 他要我们有一颗孩子的心,却要有成年人的心智。他希望我们像好孩子一样单纯、忠心不二、感情奔放、虚心好学,但他也希望我们要明察秋毫,处于一级战备状态。譬如说,你捐款的对象是慈善机构,可这并不意味着你无需查明该慈善机构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你正在思索的对象是神自己(比如说,在你祷告的时候),可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满足于你在五岁时就对神产生的那种幼稚想法。 当然,如果你不幸生来智力低下,神对你的爱也绝不会比别人少,你在神那里也会同样宝贵。神自然会宽容那些智力低下的人,但他希望我们人尽其才。 我们的座右铭不该是“亲爱的孩子,善莫大焉,容让智者施才干”,而应当是“亲爱的孩子,善莫大焉,人尽其才方为善。”  神不喜悦懒汉,同样不喜悦浪费才智的懒汉。 如果你正在考虑成为一名基督徒,那么我警告你,你需要为你的信仰付上你的所有,你的才智,你的一切。 但值得庆幸的是,它也会反过来祝福你。 一个真心想要成为基督徒的人,他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的才智更胜以前。你不需要接受任何教育也能成为一名基督徒,因为基督教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就如班扬这样的基督徒,他没有受过教育却能够写出一本轰动世人的书。

节制,这个词已经偏离了它的原意,这委实令人遗憾。如今,节制这个词通常是指禁酒主义。 但在第二个基要美德被冠名为“节制”的时代,它并没有禁酒的意思。在当时,节制并不是特指饮酒,而是包括一切情欲,并且节制也不是戒绝,而是适可而止。 认为基督徒都应该滴酒不沾,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绝对戒酒的宗教是伊斯兰教而不是基督教。 当然,在特定的场合,一个情况特殊的基督徒或者说任何一个基督徒都可能有责任拒绝饮用烈酒,比如,他是那种一喝起来就止不住会喝多的人,或者说与他在一起的同伴容易醉酒,他就不能自己喝酒来刺激他们。但关键在于,他放弃某些东西是出于正当的理由,那些东西他不仅不会谴责,而且也喜欢看到别人享用。某类坏人的一个标志就是,他自己若要放弃一件事,他就希望其他所有人都放弃它。那不是基督徒的方式。出于某些特殊的原因,一个基督徒可能会认为自己最好放弃许多东西,比如婚姻、肉食、啤酒或电影; 但是,一旦他开始说这些东西本身是坏的,或者他开始对那些享用这些东西的人嗤之以鼻时,他就误入歧途了。

现代人单单将“节制”一词用在饮酒上,这的确令人惋惜,人们因此就会忘记,自己其实在许多其它事情上也会不加节制。 一个男人把高尔夫或摩托车当作生活中心,或者一个女人把所有心思都花在衣服、桥牌或宠物狗上面,这也是“没有节制”,与每晚都会醉酒的人相比并无差别。当然,这种“不加节制”不会那么明显地表露在外面:迷恋桥牌或迷恋高尔夫不会让你像醉汉一样摔倒在路中间。 但神不会被外表所欺骗。

正义远远不只局限于发生在法庭上的事。在过去,这个词泛指一切我们现在应该称之为“公平”的事物,比如信实、真诚、守诺、仗义疏财、取之有道,以及生活的方方面面。 坚韧则包括两种勇气——一种是直面危险的气魄,另一种是“忍耐”痛苦的毅力。“胆量”也许是与坚韧最接近的一个现代词汇。不难看出,如果你缺乏坚韧这种品德,你显然就无法长久操练任何别的品德。

关于个人品德,我们还应该注意一点:做一些正义之事与做一个正义之人是有区别的;做一些有节制的事与做一个有节制的人也不一样。一个水平一般的网球运动员偶尔也会打出好球,但一个训练有素的网球运动员就不一样,他平时已经打过无数次的好球,他的眼睛、肌肉和神经都已经得到了足够的训练,以至于他每次都可以稳定发挥。他的那些身体部位已经获得了某种品质或素质,即使他不在打球那种素质也不会失去,就像具有某种思维习惯和视野的数学家,即使他不在解决数学问题他的素养也在那里。同样,一个一贯秉公行义的人,他最终就会养成那样的品格。

所以,当我们谈论“个人品德”时,我们是指内在的品格而不是指特定的行为。这种区分很重要,原因如下。 假如我们只关注特定的行为,就会滋生出三种错误的想法。

其一,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只要你做了正确的事,那么你做事的方法和动机都无所谓——不管你是甘心还是勉强,是高兴还是扫兴,是出于自然反应还是出于对公众舆论的害怕。 但事实上,若你是出于错误的动机,即使做了正确的事也无助于建立你的内在品格,而这种品格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想想看,如果一个糟糕的网球运动员击球非常重,不是因为他看到自己当时确实需要大力击球,而是因为他在发脾气,他的击球或许会帮助他幸运地赢得那场比赛,但这不会帮助他成为一名有涵养的球员。

其二,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神只是希望我们遵守一套规则。但事实上神看重的是我们的品格。

其三,我们可能会错误地认为“个人品德”只是今生的必需——在天堂我们不用再做正义之人因为那里没有争吵,我们也不用再做勇敢之人因为那里没有危险。 的确,在天堂里可能不会有机会让人伸张正义或见义勇为,但那里的各种机会却是为正义之人和勇敢之人而预备。我们若想成为正义之人就必须在今世伸张正义,若想成为勇敢之人就必须在今世见义勇为。这并不是说,如果你还没有具备某种品格神就会拒绝你进入他的永恒国度,而是说,如果你的内在品格连个苗头都看不到,那么再好的外部条件也不可能成为你的“天堂”——也就是说,神即使是把那种深切、强烈、厚实的幸福摆在你的面前,你也感觉不到那种幸福就是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