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必须谈一下基督徒所说的信心。粗略来讲,基督徒们用“信心”这个词似乎可以表达两层含义,我下面会依次来谈。它的第一层含义指的是“信念”—— 相信或承认基督教信仰的真实性。这一层含义虽然相当简明易懂,却也有点儿让人困惑,至少曾经让我感到困惑,就是基督徒竟然将这种意义上的信心视为一种美德。 我曾经叩问,这种“信念” 凭什么可以被称作一种美德?难道一个人品德的高低取决于他是否相信一套说辞吗?我的逻辑是,对于任何一种观点,一个理智之人显然不会基于他的个人偏好来决定是否相信它,他只会基于支持那个观点的证据是否充分。假如他在判定证据的充分性时出现失误,那只能说明他不够聪明而不能说明他是非不分。可如果他明知证据不足却仍然违心地强迫自己相信那个观点,那他纯粹就是愚蠢。
我想我现在依然坚持我的逻辑,只不过,当时的我忽略了一点,也许很多人至今还没有看到这一点:我当时的思考是基于一个假设,即,人的大脑一旦相信某件事的真实性,它就必然会一直保持这种信心,除非那件事的真实性需要被重新评估。这个假设其实就是说,人的大脑始终会受到理性的支配。 但这个假设并不成立。比如说,基于充分的证据我在理性上完全相信麻醉剂不会使我窒息,而且相信训练有素的外科医生会等到我失去知觉之后才开始手术。 但我的信心在现实面前并没有坚持到底——当他们把我放在手术台上并用那可怕的面罩遮住我的脸时,一种纯属幼稚的恐慌就会在我心中升起。 我就开始想……我马上就会窒息……恐怕他们在我完全失去知觉之前就会开始动手术刀子。 换句话说,我失去了对麻醉剂的信心。将我的信心夺走的并不是理性。正相反,我的信心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将我的信心夺走的是我的妄想和感性。这场争战的一方是信心和理性,而对方就是妄想和感性。
若你细加思量,你会看到许多类似的例子。基于非常充分的证据,一位男士明知他的一名漂亮女性朋友喜欢搬弄是非,不能保守秘密,不应该被信任;可他一旦与她一起聊天,他的大脑就不再相信自己的那点识人之能,他就会想,“这次她也许会守口如瓶”,然后再一次上当,讲给她一些他不应该告诉她的事。他对自己明明知道的事实失去了信心,他的信心输给了他的感觉和感情。再以一个学游泳的男孩为例。 他在理性上明明知道,人体在水中即使没有辅助也不一定会下沉,他也见过许多人浮在水面上游泳。但问题是,教练的手松开之后,当那个孩子在没有辅助的情况下独自呆在水中时,那个孩子还会继续相信自己的理性认知吗?还是说,他会突然失去信心,在惊慌失措中沉下水面?
人们对基督教的信心其实也是这样。有的人在自己大脑最清醒的时刻认为基督教不足信,我现在并不是在劝说这样的人接受基督教,因为他信心开始的时刻还没有到。我现在说的是这样的人:证据已经让他在理性上承认基督教的真实性。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接下来几周会有什么事情在那个人的身上发生。人都有不顺的时候,他也许会遇到麻烦,或者他的生活圈子中许多人都不信基督教,忽然之间他的情绪就会高涨起来,他的信心就会受到雷霆一击。又或者,可能会出现那样的时刻,假如基督教不是真的,他做起某些事情来将会非常方便,比如,他对女人动淫念,他想撒谎,他志得意满,或者他想趁机赚点不义之财。 这时,他的妄想和欲念将会再一次对他的信心迎头痛击。我现在所谈的还不是出现了新的反驳基督教的有力证据,这种情况我们也必须面对,但那要另当别论。 我现在所谈的纯粹是情感与信心之间的争战。
我现在所谈的“信心”还是在“信念”这个层面,这种信心是指,无论你的情绪如何变化你都会持守你曾经在理性上相信的东西。 依我个人的经验,一个人无论在理性上接受什么样的信念,他的信念都会受到情绪波动的考验。如今我虽然是一名基督徒,但在某些情绪下几乎整个基督教都会让我觉得难以置信;而当我还是一个无神论者时,在某些情绪下我也会觉得基督教似乎是无懈可击。你的情绪迟早都会对你切实的信念发动反击。 这就是为什么说“信我所信”这个美德是如此不可或缺:除非你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个坚定的基督徒或者一个忠实的无神论者,你的信念只会随着天气和你的心情摇摆不定。
因此,我们一定要培养自己的信心习惯。首先,我们要认清一个事实,就是人都会有情绪波动的时候。 其次,一旦你已经接受了基督教,你就要确保自己每天都能花时间在心中安静默想它的主要教导。所以说,每天的祷告,读经,去教会,这些都是基督徒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 我们必须反复呵护自己的信念。无论何种信念,它都不会在人心中自动保持生机,它必须得到喂养。事实上,假如你去调查那些放弃基督教信仰的人,一百个里面恐怕没有几个是通过真诚的思辩而放弃基督教的吧!大多数人难道不是随波逐流、渐行渐远吗?
现在我必须转向第二种信心、也是更高层次的信心,迄今为止这是本书中最难处理的一个话题。 为了切入这个话题,我想先回到谦卑上。也许你还记得我之前说过的话:谦卑的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人人都有骄傲之心。我现在要谈的是谦卑的下一步,即,要认真努力地操练基督教的美德。只操练一个星期是不够的;在第一个星期事情通常都会顺风顺水。试着操练六个星期。 到那时,你才会发现自己真实的一面,你才会发现自己原形毕露,竟然是如此不堪。只有尝过做好人有多难的人,他才会知道自己与“好”的差距有多大。如今流行一种愚蠢的观念——好人不知道试探是何物。这显然是个谎言。只有那些竭力抵抗试探的人才会知道试探有多强大。 毕竟,向德军投降你就不会知道他们的军力有多强,想要发现这一点你必须与他们交战;躺平的人无法知道风力有多大,想要发现这一点你必须试着逆风而行。 一个坚持不到几分钟就向试探屈服的人,他根本就不会知道一个小时之后那种试探的力量。 所以说,在某种意义上坏人对“人性之恶”只算是略知皮毛,因为他们总是屈服,过着井底之蛙那样的生活。一个不曾尝试抵抗过自己内心恶念的人,他永远也不会知道那种试探有多强;基督是唯一一个从未向试探屈服的人,因此他才是唯一一个摸清了试探极限的人,是唯一一个彻底的实干家。那么重点来了,我们从认真操练基督教美德的尝试中学到的主要功课就是:我们一败涂地。假如神是一位考官,而有人认为我们只要做得好就能考得高分,那人必须断了这个念头。假如有人认为神与我们是交易的双方,我方已经履行了合同而神尚未行动,按照公平的法则现在该由神来履行他那部分合同,那人也必须断了这个念头。
我想,每个处于信心萌芽阶段的人,在成为基督徒之前他心里都会有那种考试或交易的念头。 真正的基督教,它首当其冲就是要粉碎这种念头。 有些人一旦发现自己的这种念头被粉碎,他们就会对基督教大失所望,当即弃之而去。也许他们觉得神不通人情,但神显然对此明察秋毫。 基督教要做的事情之一恰恰就是要粉碎人的那种念头。神一直都在等待着那个时刻出现,等着你发现在这场考试中你根本不可能得到及格分数,也根本不可能让神欠你的债。
紧接着你还会有另一个发现。 你会发现你身体的每一种功能、你的思考能力以及你四肢的运动能力,都是神的赐予。 在某种意义上,即使你能把你生命中的每一刻都完全献给神使用,你所献上的一切其实没有一样不是原本就属于神。 因此,当我们说一个人为神做了什么事或向神献上了什么东西的时候,让我来告诉你那究竟是什么概念。那就像一个小孩子来到自己的父亲面前说:“爸爸,我需要六便士去给你买生日礼物。” 父亲当然会给他钱,他对孩子的礼物也会很满意。这一切都很美好,也很正常,但只有白痴才会认为那位父亲在这件事情上得到了六便士的好处!
当一个人有了以上这两个发现之后,神才能在那人的身上开始真正的工作。从此,那人的新生命就开始了,他现在苏醒了。接下来我们也可以开始谈论信心的第二层含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