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至高之处荣耀归与神!在地上平安归与他所喜悦的人!
路加福音 2:14
《圣诞钟声》这首诗写于1863年,当时正值美国内战。作者亨利·沃兹沃思·朗费罗(Henry Wadsworth Longfellow,1807-1882)是第一个完整翻译但丁《神曲》的美国人,也是新英格兰著名的围炉诗人之一。
1861年7月朗费罗的妻子凡霓在一场火灾中去世。他的长子查理在1863年3月离家加入联邦军,11月不幸背部中弹,不得不回家接受长期康复治疗。这首诗正是在朗费罗经受双重打击之下问世,却以令人振奋的信心和盼望结束。
《圣诞钟声》在二十世纪继续引起共鸣。朗费罗的孙女艾丽卡·索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从饱受战争蹂躏的法国写信回家,有意无意地回应着朗费罗的心声:“这个圣诞节是你人生中最幸福的一个,心中充满了圣诞佳节的爱和欢欣!愿和平溢满全地,愿善意的曙光永不止息——这一切真的成了现实吗——我们这里还在恍惚之中,梦想着教堂的钟声能在耳边永远长鸣……“。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再次打断了人们的梦想。1943 年 12 月,新贝德福德一家报纸将这首诗作为“世界大战中的圣诞精神”的试金石,其中一封“致编辑信” 的开头这样写道:“‘平安厚赐有福人’,身处这个被战争阴影笼罩的世界上,人们今天再说这句话简直就是对美丽诗句的亵渎。”
朗费罗的《圣诞钟声》如今已经成为一首经典的圣诞颂歌,每年都会被许多艺术家传唱。这首诗表达了朗费罗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绝望和对未来的盼望。这种绝望与盼望之间的张力对每一代人来说都是真实的——从朗费罗到我们这一代。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身处的世界依然被战争的阴影笼罩,我们当以什么样的心情吟唱《圣诞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