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迹思辨》序言

《神迹思辨》序言

得道者始于精准提问。

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

我此生只遇到一个人自称见过鬼魂。有趣的是,那个人并不相信灵魂不朽,在看到鬼魂之前不信,在看到鬼魂之后依然不信。 她说她所见到的必定是神经错乱所致或者是一种幻觉。 当然,她也许是对的;眼见不一定为实。

因此,“是否会发生神迹”这个哲学问题,绝不能简单地依赖经验来回答。 每一个可能被称作神迹的事件,归根结底,都是呈现给我们感官的东西,是看见、听见、触摸、闻到或尝到的东西,而我们的感官却并非万无一失。我们在实践中所持的世界观决定了我们能从实践中学到什么。如果我们所持有的世界观摒弃超自然的事情,但凡有离奇的事发生,我们便总能归因于自己受到了幻觉的捉弄。因此,在我们尽量圆满地解决“是否会发生神迹”这个哲学问题之前,求助于实践经验是没有用的。

倘若直接的经验不能用来证明或反驳神迹,历史就更加无能为力了。许多人认为,“根据历史研究的基本原则”,人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来判断过去是否发生过神迹。但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先确定神迹是否可能发生,如果可能发生,它们发生的概率又有多大,否则,那些基本原则便毫无用武之地。因为,如果神迹不可能发生,那么再多的历史证据也无法说服我们。如果神迹有可能发生但概率非常小,那么只有象数学般严谨的论证才能让人信服:由于历史从来不会为任何事件提供如此严谨的证据,历史便永远无法让人们相信神迹的发生。换一个角度来讲,如果在本质上神迹是可能发生的,那么现有的证据将足以让人们相信在历史上已经发生过许多神迹。因此,在我们开始检验证据之前所持有的世界观,其实已经决定了我们历史研究的结果。所以,首当其冲我们必须要回答“是否会发生神迹”这个哲学问题。

假如我们忽略了这个基本的哲学问题而直接进行历史研究,会发生什么?这里有一个例子。在一部流行的圣经评注中有一则关于《约翰福音》的写作时间的讨论。根据《约翰福音》的描写,基督准确预言了圣彼得被处决时的情形。因此评注者说,《约翰福音》的成书时间一定是在圣彼得被处决之后,他认为 “一本书不可能在它所提到的事件之前写出来”。这当然不可能——除非历史上发生过预言成真的事。如果预言成真的事确实存在,那么这个关于写作时间的论据就会不攻自破。何况,评注者根本就没有讨论过预言是否可能成真,他就想当然地(也许是在无意之中)认为不可能。他有关《约翰福音》写作时间的结论或许是对的,但即便如此,他并没有从历史研究的途径去发掘这个结论。他将他不相信预言的观念带进了自己的历史作品中,做得可谓得心应手。假如他不这么做,他就根本无法得出关于《约翰福音》写作时间的历史结论。因此,对于想知道“预言是否会应验”的人来说,他的作品毫无用处。作者是在自己已经有了这个问题的否定答案之后才开始评注工作,并且他从未向读者明示自己的先入之见。

我写本书的目的是为研究圣经历史的人作预备。 我不是一个受过训练的历史学家,所以不会在此考察基督教神迹的历史证据,我只想略尽绵薄之力,让我的读者们能够在进行历史研究之前端正立场。 除非你对神迹发生的可能性(或者概率)持有开放态度,否则你不会从阅读本书中获益。 那些假定神迹不可能发生的人,他们阅读本书只会浪费自己的时间;我之所以能够对他们的一无所获未卜先知,是因为他们在寻求之前就已经预设了自己想要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