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我以两个故事开始,并请你再次展开图像思维。 第一个故事你们都读过,叫《美女与野兽》。还记得吗?出于某种原因那个女孩不得不嫁给一个怪物。她确实嫁给了它,而且就像亲吻一个男人似的亲吻了它,结果那个怪物真的就变成了一位绅士,这令她如释重负,结局很圆满。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不得不戴着面具生活,那个面具让他看起来比他的真实长相好看得多。多年之后,当他摘下面具时,他发现自己的面容已经长得和面具一模一样,他真的变得英俊了,他当初的伪装后来真的成了现实。 我认为这两个故事可以——当然是以一种奇幻的方式——帮助我解释本章的要点。 迄今为止,我一直在努力描述事实,即,神是什么以及他做了什么。 现在我想谈谈实践,即,接下来我们该做些什么,基督信仰如何改变我们的生命。若你愿意,那种改变从今晚就可以开始。 如果你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已经读到了这里,我想你应该有足够的兴趣要开口祷告;不管你在祷告中会说些什么,可能都少不了主祷文的内容。
主祷文一开始就提到“我们的父”这个称呼。 你是否明白这个词的意思?它直截了当地告诉你,要把自己想象成神的儿子。说白了,就是要你弄虚作假,要你假装成基督。但凡你明白那个词的意思,你就会知道自己明摆着不是神的儿子。你与圣子不同,圣子的意念和权柄就是圣父的意念和权柄,而你却是自私、恐惧、欲望、贪婪、嫉妒和自大的混合体,这一切都注定要灭亡。 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假装成基督这种做法是一种极其无礼的厚颜无耻。 但奇怪的是,基督却命令我们这么做。
为什么要你假装成基督呢? 你假装不是你自己,那有什么好处? 这么说吧,我们知道,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假装”。 第一种假装是消极的,就是装模作样、不动真格; 比如,一个人假装要帮助你却没有付诸行动。 但另有一种假装是积极的,这种假装会带来实际行动。 当你明知自己应该友好却感觉自己并不特别友好时,通常你最好的做法就是装出一副友好的面孔,在姿态上表现得比真实的自己更加友好。如此这般,过不了几分钟,你就会感觉自己确实比以前更友好了,我们大概都有这种亲身体会。很多时候,你若刻意想要塑造某个品格,唯一的方法就是你一开始就要表现得好像自己已经具有了那个品格。基于同样的原因,孩童们玩游戏喜欢模仿大人。他们在游戏中总是装成大人的样子——扮演士兵打仗,扮演商店购物。这非常重要,孩童们的“儿戏”确实有助于他们长大成人,因为他们在戏耍的同时,其实也在强化自己的体格、磨练自己的心智。
言归正传。你一旦意识到自己“正在假装成基督”,就在那一刻,你极有可能会立即看到你在某些地方的假装应该再少一点虚伪、多一点真实。你会发现,如果你真的是神的儿子,你就不该有许多私心杂念。很好,那就清除自己的私心杂念吧。又或者,与其面无表情地祷告,你可能会意识到自己更应该去楼下写封关怀信,或者去帮助你的妻子洗碗。很好,那就马上行动吧。
你看到其中的奥妙了吗?就在你假装成基督的那一刻,神的儿子基督,既是人(就像你一样)又是神(就像圣父一样)的基督,他本人实际上就在你的身边。就在那一刻,他已经开始让你的假装现实化。 你不能把这简单地归结为 “你的良心在告诉你该如何做”。 如果你单单叩问自己的良心,你会得到一种回应;可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正在假装成基督,你就会得到不同的回应。 有很多事情(特别是你的心思意念),你的良心可能觉得它们并不是绝对的错误,但如果你诚心想要活得像基督一样,你就会立即明白你不能继续那么做。因为此时,你考虑的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与错,你是在努力地效法一个完美之人。你现在作画,已经不再是照着规则生搬硬套,而是在比照着一个真人临摹。与照搬绘画规则相比,临摹的难度更大,但奇怪的是,在另一种意义上,临摹却也更加容易。
神真正的儿子就在你身边。他正在改变你的质地,让你变成他那样的质地。也可以说,他正将他自己的生命和意念——他的内在生命——“注入”到你里面;他要把你这个锡兵变成一个活人。你身体的一部分正在痛苦地抵制,因为那部分的材质仍然是锡。
你也许会觉得这与你自己的经历截然不同。 你可能会说:“我觉得那个看不见的基督从来没有帮助过我,我倒是经常得到别人的帮助。” 这就好比一个女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面包短缺对她家没有影响,因为她家吃的是烤面包片。殊不知,如果没有面包怎么会有烤面包片!假如没有基督的帮助,你就不会得到别人的帮助。 基督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我们成长,不仅是通过那种我们轻易就能想到的 “教会生活”,还会通过大自然,通过我们自己的身体,通过书籍,有时甚至会通过一些表面上与基督教背道而驰的事。 比如,一个自幼就习惯去教堂的年轻人,当他真心意识到自己不相信基督教并停止去教堂时——如果他这么做是出于诚实而不是纯粹为了激怒他的父母——在那时他和基督的灵之间的距离可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近。
但最重要的是,基督会通过我们身边的人来帮助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基督的形象,或者说是基督的 “载体”。有时人们是在不知不觉中充当基督的载体。基督就像是 “良性的感染源”,非基督徒也可以传递他。一些非基督徒就曾帮助我走向基督教。但一般来说,传扬基督的人是那些认识基督的人。为什么教会如此重要?正是因为属于同一肢体的基督徒可以将基督向彼此彰显。 你完全可以说,当两个基督徒同心跟随基督时,那种信仰的力量不是他们独自跟随基督时的两倍,而是四倍、八倍、十六倍。
婴儿最初是在不认识母亲的情况下吃母乳,这很正常。 一开始,我们只看到帮助我们的那个人却没有看到他身后的基督,这也很正常。但不要忘记,我们绝不能一直做婴儿。 我们需要进一步去认识那位真正的施恩者,否则就是愚蠢透顶!因为,我们若不认识那位真正的施恩者,我们就会一直仰赖于人,这样我们注定会失望,因为最优秀的人也难免犯错,而且人人都难免一死。诚然,对于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一定要感恩,我们要尊重他们、爱他们,但你绝对绝对不可把你全部的信心寄托在一个人的身上;即使他是全世界最优秀、最聪明的人,也不可那样做。 沙子,可以用来成就许多美事,但你不要试图在上面盖房子。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新约圣经一直在说些什么。 它提到基督徒的“重生”,提到基督徒“披戴基督”,提到基督“在我们里面成形”,提到我们要“以基督的心为心”。
若你认为这几个术语只是对“基督徒应当读懂基督的言论并砥砺践行”的美化修饰,就像一个人读懂柏拉图或马克思的言论并砥砺践行一样,那你务必要抛弃这样的念头。那些术语的意义远不止此。它们的意思是说,此时此地,就在你祷告的那个地方,一个真实的人——基督——正在你身上工作。这里所说的不是某个死于两千年前的先贤,而是仍然活着的人子基督,他和你一样具有百分之百的人性,他和创世之前的自己一样具有百分之百的神性。在你祷告的时刻,基督真的来到你的身边重塑你的自我——来消灭你里面那个与生俱来的“老我”,并用他所活出的那种“新我”取而代之。 起初,基督对你只是短暂的敲敲打打,然后开始长时的精雕细琢。如果一切顺利,他最终会把你彻底变成另一种东西——一个新鲜出炉的微型基督,你会在某种微观的程度上,拥有与基督一样的生命品质,你会分享基督的能力、喜乐、知识和永恒。
基督在我们身上开工不久,我们就会有另外两个发现。
第一,除了我们具体的罪行之外,我们开始注意到我们的罪性;我们不仅开始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震惊,也为自己的本性感到震惊。这听起来也许有点深奥,那我就用我个人的例子来澄清一下。每当我晚上祷告时,我会努力数算自己当天的罪行,最明显的一种罪十有八九是出在博爱上:这表现在我的闷闷不乐、以牙还牙、讥笑别人、故意怠慢人、大发雷霆。 而我的借口也会立时闪现:“事情来得太突然、太出乎意料了”,“我猝不及防才导致举止失态”。在突发情况下做出那样的举动,这或许情有可原,但如果那些举动是故意或蓄意的,那性质显然就恶劣得多了。再者说,一个人猝不及防时的举动,难道不正是他本性的最好明证? 在他来不及穿上伪装之前暴露出来的难道不正是他的本相? 如果地下室里有老鼠,你只有突然进去才最有可能看到它们。但老鼠并不是因为你的突然袭击才存在,你的突然袭击只是让本来就存在的老鼠无可遁形。同理,突发事件并不会将我变成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它只是让我看清事实,即,自己原来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那些老鼠一直都在地下室里,如果你大声喊叫着进去,它们自然会在你开灯之前躲起来。 显然,我心中的怨恨和报复就像老鼠一样,它们一直都躲在我灵魂的地下室里,而我现在对那个地下室已经是鞭长莫及。在某种程度上我可以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但我却无法直接控制自己的本性。我之前说过,我们的本性比我们的行为重要得多;如果我们的行为确实可以暴露我们的本性,那么我最需要做出的改变就是本性上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恰恰不能直接靠我主动的努力来实现。 这个结论也同样适用于善行。 我所做的善行中,有多少是出于正确的动机? 有多少是因为害怕舆论或者是想要炫耀? 有多少是出于刚愎自用或者自觉高人一等?假如情况有变,这些不良动机同样会诱使我做出恶行。所以,我显然需要改变这些不良动机,但这种改变同样不能通过我自己的道德努力来实现。刚刚成为基督徒之后,我们没走几步就会发现,所有涉及到灵魂的工程,只有神才能完成。
这就把我们带到了第二点,这在我前面的叙述中非常容易引起误解。
第二,我之前采用的语气,就好像是我们自己在重塑自我。事实上,那显然全是神的工作。 我们最多只是允许它发生在我们身上。 在某种意义上,你甚至可以说正在假戏真做的是神自己。在三一真神的面前,人类其实就是一个自私、贪婪、抱怨又叛逆的动物。 但神说,“让我们假装它不是一个寻常的受造物,而是我们的‘义子’。 从人性上讲,它很像基督,因为基督也曾经变成人形。让我们假装它在灵性上也像基督。它虽然不是我们的儿子但让我们权且把它当作‘义子’。我们这样假装,为的是让它真正成为我们的‘义子’。” 神看你就像看着一个微型基督,而站在你身边的基督正在亲自动手,要把你变成真正的微型基督。我敢说,“神在假装” 这种想法乍一听很奇怪。 但是,这真的有那么奇怪吗?这难道不正是高等事物抬举低等事物的方式吗?远在婴儿能听懂人话之前他母亲就开始教他说话,就好像他真能听懂她说话一样。我们对待家犬就像对待家人一样,结果它们真的就成了“家中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