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有人问一个小学生,神在他的心目中是什么样子。 他回答说,据他的理解,神“随时随地都在监视人,一旦见到谁玩得开心就会横加干涉”。道德这个词在许多人的心中恐怕就意味着它会干涉你,它不会让你玩得痛快。其实不然,道德律是人类这台机器的操作指南。 乍一看,似乎每个道德规条都在不断地扫人兴致,但那都是为了防止人类机器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故障、疲劳或磨损。当师父教你如何使用一台机器时,他会不住口地说,“停,不要那样做!” 有许多操作虽然看似可行,操作起来又很自然,但那样做其实并不正确。
有些人更喜欢将道德律称作“理想的品德”,将遵守道德律的人称作“道德楷模”。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说,完美的品德确实是一种人们无法达到的“理想”。在这个意义上,每一种完美对我们人类来说都是一种理想;我们无法成为完美的汽车司机或完美的网球运动员,也无法画出完美的直线。 但在另一种意义上,将完美的品德称作理想却会具有极大的误导性。 当一个男人说某个女人、房子、轮船或者花园是“他的理想”时,他若不是傻瓜,他就不会认为别人在这些事情上也应该与他拥有同样的理想;各人的品味不同,理想自然会有差异。 但是,称一个恪守道德律的人在道德上“具有崇高的理想”就很危险,因为这可能会让你觉得那个人追求完美的品德只是他的个人品味,而我们这些剩下的人则不必有同样的追求。 这将会产生极大的误解。 完美的品德就像开车的人想要完美换档一样,这两者可能都无法实现。但完美的品德这个理想是为所有人类设立,它是由人类机器的本质所决定,就像完美的换档是所有开车之人的理想一样,这是由汽车的本质所决定。一个人因为自己尽量不说谎而不是很少说谎,或从来不通奸而不是很少通奸,或从来不恃强凌弱而不是偶尔为之,就自以为在道德上“高人一等”,这会更加危险。 这可能会让你成为一个自命不凡的人,你会觉得自己是鹤立鸡群,认为自己是“道德楷模” ,值得受到别人称赞。 这就像你做算术运算的时候,你会尽量把每一步都做对,难道因此你就配得别人的赞许?诚然,人难免会在某些计算中出错,所以完美的运算能力肯定是一种“理想”。但是,你能在每个计算步骤中都尽量做对,这并没有什么好夸口的;粗心大意才是愚蠢的, 因为每个错误都会在后面的计算中给你带来麻烦。 同样,每一次道德上的失败都会造成麻烦——首先它必定会给你自己带来麻烦,其次它也可能会给别人带来麻烦。因此,我们不能把道德律称作“理想的品德”,也不能用“道德楷模”来称呼那些遵守道德律的人,这有助于我们牢记上述事实。
现在让我们再谈得深一点。 人类这台机器出错的方式有两种。 一种是人类个体之间彼此疏远,或者通过欺骗或霸凌彼此倾轧、彼此伤害。 另一种是个人内部出了问题——他的不同部分(不同的方面、不同的欲望等)相互掣肘、相互制衡。 如果你把人类想象成一个编队航行的舰队,你就会明白这一点。航行若想成功,首先船舰之间不能相互碰撞、互占航道; 其次,每艘船舰也要装备完善、引擎运行良好。 事实上,这两者缺一不可。 如果船舰之间不断发生碰撞,它们不久就会出现故障;另一方面,如果船舰本身的转向装置出现故障,它们也必定会发生碰撞。如果你愿意,你还可以将人类想象成一个演奏乐曲的乐队。若想演出效果好,你需要做到两点:每个演奏者自己的乐器必须调好音准,而且每个乐器必须在正确的时刻发音。只有这样,所有的声音才能协鸣成曲。
但有一点我们还没有考虑到:我们还没有问那个舰队要驰向何方,或者那个乐队打算演奏什么乐曲。所有的乐器可能都调准了,它们也都能适时发声,但即便如此,假如乐队被人请来演奏舞曲而他们实际上演奏的却是丧礼进行曲,他们的演出就不算成功。同样,不管舰队航行得多顺利,假如它原打算去纽约可实际上却到了加尔各答,那么这就是一次失败的航行。
由此可见,道德应当涉及三个层面。 第一,人与人之间要公平和睦;第二,每个人要有内在修养;第三,整个人类要明白生命的终极意义:人类要走向何方,整个舰队应该驰向哪里,乐队指挥想要演奏什么乐曲。
也许你已经注意到,现代人所关注的几乎都是道德的第一层面,其它两个层面却总会被人遗忘。 人们会在报纸上说“我们要努力追求基督教的道德标准”,他们通常是指我们要在国家之间、阶级之间和个人之间争取实现仁慈与公平; 也就是说,他们考虑的只是第一层面。 一个人谈到他想做的某件事时,他会说“这不可能出岔子,因为它伤害不到别人”,他所考虑的也只是道德的第一层面。 他觉得,他不用担心自己那艘船的内部状况,只要它撞不到另一艘船就好。 当人们谈到道德时,很自然地会首先想到社会公德这个层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败坏的社会公德造成的后果非常明显:战争、贫穷、贪污、谎言、偷工减料,人们每天都在承受这种恶果。 另一个原因是,只要你专注于社会公德,你很少会受到质疑。人应该待人诚实、与人为善、互相帮助,这一点历世历代的人们(理论上)几乎都会同意。然而,人们想到道德时尽管会很自然地首先想到社会公德,但我们不应止步于此,否则我们对道德可能根本就是心不在焉。 除非我们继续思考道德的第二层面,追求内在修养,否则我们只是在自欺欺人。
如果舰队的船只都已经老掉牙了,根本无法操纵,你此时告诉它们如何转动才能避免相撞还有用吗? 如果人们知道自己的贪婪、怯懦、暴躁和自大一定会使自己无法遵守社会行为规范,那我们制定那些规范岂不就是纸上谈兵? 我绝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慎重思考如何改善我们的社会和经济体制,我丝毫没有那样的意思。我的意思是说,如果人们缺乏勇气和无私就不会有健康的社会体制,人们若意识不到这一点,所有关于社会公德的想法都不过是痴人说梦。 扫清当前体制中形形色色的贪腐和恶霸,这做起来并不难,但是,只要贪腐者或霸凌者依然存在,他们就会在新的体制中找到新的方法继续重操旧业。你无法通过法律手段把人们变成良民,而没有良民你就不可能有一个风气高尚的社会。 这就是为什么说我们必须思考道德的第二层面,即,个人的内在品德。
但我认为我们且不能就停在第二层。 我们现在已经触及到一个关键的问题,即,人们在世界观上的差异会带来行为上的不同。 有识之士都看重社会公德和个人品德,直观上讲有了这些似乎就足够了,我们应该见好就收,别去触碰世界观。 但我们可以就此止步吗? 要知道,宗教涉及一系列的信仰声明,那些声明“非真即假”。 如果它们是真的,那么关于人类舰队的正确航线就可以随之确定;如果它们是假的,航线就会完全不同。 回到刚才的例子,那人说只要做事伤害不到别人他就能心安理得。 他非常清楚,自己绝不能损坏舰队中的其它船只,可他也真心觉得,他如何维护自己那艘船完全是他个人的事。 但是,如果他开的那艘船不是他的个人财产呢?这差别可就大了去了!至于我的身体与灵魂,我是它们的主人呢,还是说我只是它们的租客需要向真正的主人负责?其中的差别不是也挺大吗?如果有人出于他个人的目的创造了我,那么我就需要向他承担许多责任,而假如我只属于我自己,那些责任我根本就勿需理会。
回到基督教,它宣称人人都有永存的灵魂,这也是一个“非真即假” 的声明。假如我只能活到七十岁,有许多事情我都不用挂心,但如果我会永远存在,那些事情我最好还是慎重对待。比如,我的坏脾气或我的嫉妒心或许正在逐渐恶化——以这种速度,恶化到七十岁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一百万年之后呢?它绝对会变成地狱!实际上,如果基督教所言非虚,那么地狱正是一个准确的技术术语,它真切刻画了罪的结局。 顺便提一句,基督教的永生观也会让人对君主政权和民主政权的态度发生转变。 如果人的正常寿命只有七十岁,那么个人的重要性自然比不上一个可能延续千年的政权、民族和文明。 但如果人人都有永存的灵魂,那么个人的重要性不仅超过政权、民族和文明,而且是无与伦比,因为人会永远存在,而一个政权或文明的历史与人相比,不过就在瞬息之间。
如此看来,当我们对道德进行思考时,我们必须考虑它的三个层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的内在品德,以及人与造物主之间的关系。在道德的第一层面,人们都能相互配合,一旦上升到第二层面,人们就会出现分歧,到了第三层面分歧就会变得更加严重。基督教道德和非基督教道德之间的主要区别正是体现在第三层面。如果基督教是真的,那么它向人们呈现的究竟是什么样的道德观?本卷书从这里开始,我将从基督徒的角度来谈这个问题。